上线运行吉安飞行服务站,提供空域申报、计划报批、情报、气象、告警等“一站式”服务。搭建有人机和无人机融合飞行智慧管理系统,实现有人机和无人机同场安全飞行。完善现有飞行服务站低空服务能力,对接民航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省通航协调运行中心数据平台、市大数据平台,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审批、通信、预警、导航、气象、监视、协助救援等各类保障服务。
17.搭建飞行数据平台
构建市级飞行数据平台,对全市可利用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通过整合三维地理信息、城市信息模型(CIM),搭建低空飞行数字底座,为低空空域及航路航线划设、绘制目视飞行航图提供数字化保障,同时为各类低空应用场景提供完备的数据情报信息支持。
专栏11吉安市低空飞行数据平台建设重点 |
1.空域建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不同来源的数据在统一的空间坐标系下进行融合,构建全市空域数字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类地物空间关系和属性特征,确保模型真实、准确反映全市空域实际情况。同时,对空域中的特殊区域如禁飞区、临时管制区等,进行明确标注和属性定义,为后续地图绘制提供清晰的边界和管理信息。 2.城市建模。建设内容包括建筑建模、交通建模、市政建模、周边环境建模。采取动态模拟(Dynamo)建模技术、集成交互式道路与立交设计系统(EICAD)建模技术、参数化建模技术、基于高程点和等高线的地形建模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及L3级别倾斜摄影技术,从建筑、交通、市政、周边环境等四个维度对全市地面空间要素进行全方位建模,通过数据格式统一、空间基准统一、数据融合集成,实现对各类数据的精准整合与高效处理,构建完善的城市数字化地面数据模型。 3.空间网格。建设内容包括网格划设和编码、网格数据库底座、低空四维时空体系。运用北斗网格码技术,对全市空域、航路航线、地面设施、防御要地等各类要素进行高效、规范的空间划分与管理,将全域全要素统一赋予具有空间属性的北斗三维数字标识,实现一位一码、一物一码、一事一码,确保低空空域中各类设备和活动数字化,形成高精度、标准化、唯一性等特点,可对地理空间进行精细描述和快速检索,为多源数据融合与分析提供统一的空间基准,便于数据分析和决策优化。 |
18.布局低空智联网建设
运用数智网联技术构建低空智联网体系,推进网联终端、北斗、5G及5G-A、ADS-B、卫星互联网、气象监测、监管服务运营平台等低空智能网联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域范围内选择应用场景丰富区块建设多个低空通信监视基站,在市中心城区开展5G专网或5G-A基站试点建设,在重点管制区域构建低空反制系统,逐步实现市域范围内低空通信、导航、监视、气象、反制能力全覆盖,形成一体化低空智联网布局。
专栏12吉安市低空智联网建设重点 |
1.低空通信。建设内容包括5G通信无线部分、通信有线部分、通信服务MEC部分、通信服务专网运营等。通过低空通信服务,实现市域内5G专网信号全覆盖,覆盖高度应不低于600米。 2.低空导航。建设内容包括北斗高精度服务系统、导航模块等。低空导航服务为市域内提供7×24小时和99.9%可用率的北斗高精度定位和加速定位服务。 3.低空监视。建设内容包括无人机无线电定位侦测器、无人机软件管控平台、ADS-B监视系统等。通过低空监视服务,全面掌握市域内低空飞行态势。 4.低空气象。建设内容包括气象自动监测站、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等。通过低空气象服务,提供市域内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雨量等气象要素和预测数据。 5.低空反制。建设内容包括警航专用网络(基站、核心网、传输终端)、侦测管制一体设备(固定式、移动式)、全频段无人机反制设备、诱骗设备、物理捕获设备、高能反制设备、无人机自动机库等。结合市域内不同等级的防控目标,针对性制定反制方案。 |
(四)优化低空经济发展生态
19.强化低空运行安全管理
牢固树立低空运行安全底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等要求,规范直升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有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活动,强化飞行员安全责任和意识。落实《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国令第761号)相关要求,推动各县(市、区)提升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能力,依托市低空经济服务一体化系统建立市级无人机公共安全监管平台,形成跨部门、跨领域联合监管机制。依托有人机和无人机融合飞行智慧管理系统,统筹低空空域与航路航线划设,严格管控航空器飞行高度、速度及航线,确保航空器安全同场飞行。加强飞行活动、数据信息、公民隐私等安全管理,依法依规查处各类违法违规低空飞行行为,切实保障全市低空活动安全有序发展。
专栏13吉安市低空运行安全管理重点项目 |
吉安市无人机公共安全监管平台。以飞行管理为核心,涵盖空域管理、无人机管理、公共安全管理等要素,形成军地联动、统一高效、责任落实、协调密切的常态管控格局,满足用户信息登记录入、航迹实时可见、管控快速查证、综合信息发布等需求。 |
20.夯实低空经济人才支撑
用好“吉安人才新政30条”,引进一批低空经济研发机构、创新团队和急需紧缺人才。充实完善吉安市低空经济专家智库,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支撑、智力支持。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江西飞行学院吉安校区尽快建成办学,支持江西飞行学院、井冈山大学、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井冈山校区、吉安科技学校等与企业共建创新实践基地和低空技能人才实训中心,培育一批工程师及专业技术人才,提升专业人才供给,建设低空经济人才集聚地。
专栏14吉安市低空经济人才支撑重点项目 |
1.吉安市低空经济专家智库。聘请重点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等低空经济领域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完善吉安市低空经济专家智库,赋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2.创新实践基地。支持江西飞行学院、井冈山大学、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井冈山校区、吉安科技学校等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创新实践基地,率先在低空经济大数据、智能制造、无人机应用等领域开展学科共建试点。合作组建由高校领军人才与行业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队,共同培育低空经济专业人才,推动科技研发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将国家重大科技工程资源转化为实践平台。 3.低空技能人才实训中心。鼓励企业与院校共建低空技能人才实训中心,围绕无人机生产、试飞、维修全链条开展技能培训,设立校企合作订单班,定向输送低空经济领域技能型人才。 |
21.加强低空金融服务保障
设立吉安市低空经济产业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我市低空经济商业投资力度,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低空经济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多样化金融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保险机构推出低空运营商业应用险种,提高应用场景契合度,建立风险覆盖广泛的低空经济保险服务体系。
专栏15吉安市低空金融服务保障重点项目 |
吉安市低空经济产业引导基金。设立吉安市低空经济产业引导基金,加大对全市低空经济项目的资金支持,发挥产业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为落户的低空经济链上企业提供资本支持。 |
22.争创低空领域试点示范
持续跟踪国家政策,争创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等国家级示范区;通过举办全国航空应急救援大会、产品展和演练等活动,形成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示范,打造航空应急救援样板。
23.营造低空经济发展氛围
鼓励各地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举办低空经济论坛、会展和供需对接活动,吸引企业前来投资。搭建多样化宣传平台,加强低空经济知识普及,提升公众对低空经济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持续举办“北斗杯”“天祥杯”等航空体育运动系列赛事和活动,将吉安打造成为全国航空运动爱好者的“大玩场”、全国航空运动竞技队伍的“大赛场”和全国航空运动文旅活动的“大本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低空经济“指挥部+中心+公司”运行机制,形成指挥部抓统筹协调、市低空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抓管理服务、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抓市场运营的工作机制。各县(市、区)、市直相关单位要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推进应用场景拓展、低空产业集聚、飞行服务保障、低空生态优化等具体工作。
(二)加大政策支持。用好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预算内投资等政策工具和各类专项资金,支持低空经济产业项目引进、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搭建、高端人才引育等。鼓励各县(市、区)细化出台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三)强化调度推进。按年度科学制定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重点任务清单,相关责任单位按照重点任务清单加快工作推动,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工作调度,不定期召开调度会,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堵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