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低空通信、导航、监视、反制等能力不强。
(4)低空消费大众认同不够。社会大众对低空经济缺乏系统认识,对有人机、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的技术可靠性和运行安全存在担忧。受传统消费观念等影响,社会大众普遍认为低空产品服务市场价格较贵或性价比不高,低空消费潜力未得到释放。
综合判断,世界主要经济体均高度重视低空经济领域法规体系建设、核心技术研发、应用市场培育。我国自提出“低空经济”以来,先后出台一系列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并鼓励国内主要城市在法规标准、产品研发、设施建设、场景应用等领域先行先试,无人机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已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多业态融合的低空经济形态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我省依托传统航空产业优势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机遇,在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协调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我市在低空空域、基础设施、低空人才、文旅资源、农林植保、产业配套等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条件,但仍存在不足和挑战。在国家和省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市应抓住有利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全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表4 吉安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件分析一览表
项目 | 条件 |
优势 | ——低空空域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日益健全;低空人才有活力;文旅资源丰富多元;农林植保需求量大;产业配套有基础。 |
劣势 | ——低空场景应用开发不足;低空经济产业项目不多;低空保障服务能力不强;低空消费大众认同不够。 |
机遇 | ——国家和省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为吉安市发展低空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家出台政策文件,将“低空经济”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正面清单”。 ——吉安市综合优势突出,赢得发展契机。 |
挑战 | ——吉安市存在发展短板,需克服自身不足。 ——周边城市竞相布局低空经济,外部竞争激烈。 |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市关于发展低空经济的有关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政府和市场、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因地制宜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坚持“产学研商培赛旅”融合发展定位,以低空应用场景为牵引,以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逐步带动低空制造、运营服务等产业集聚,将低空经济培育为吉安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新引擎,为助力打好“十大攻坚战”,联动建设江西南部重要增长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吉安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有效发挥政府对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和平台思维,全面调动相关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激活低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创新引领、应用牵引——建立健全协同高效创新体系,加速集聚各类优势资源、创新资源,有效推进低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示范引领和规模化应用。深度挖掘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旅游产业化过程中的巨大需求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应用为牵引,激发市场活力。
突显特色、协同推进——发挥机场、空域、文旅资源等特色优势,以低空文旅、航空体育运动、飞行教培、试验试飞、应急救援等为低空飞行运营重点,加快低空消费服务业发展,推进低空飞行总量逐年提升。强化央地、军民、跨县区联动发展,加速集聚各类资源要素,不断拓宽低空经济发展新空间。
强化监管、防范风险——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低空安全相关政策要求,加强低空经济发展全过程风险防控,建立健全低空飞行应急处置机制,提前做好各类风险应急预案,开展对各类违法违规飞行行为联合执法,切实提升低空飞行服务监管能力,保障低空飞行安全。
(三)发展思路与定位
发展思路:结合我市低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以低空应用场景为牵引,以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促进低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动低空经济产业集聚,逐步形成完备的低空经济产业体系。
发展定位:依托机场、空域、文旅等优势,推进低空经济“产学研商培赛旅”融合发展,争创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重点打造全国航空体育运动创新之城、全国低空产业转移承载区、江西低空应用场景融合先行区。
全国航空体育运动创新之城——发挥我市在航空体育运动以及飞行培训应用场景方面的基础优势,以吉安低空经济融合发展基地(试验区)为重点,发展航空体育赛事和航空运动产业,带动赛事经济、会展经济、研学培训与商贸产业集聚。
全国低空产业转移承载区——抓住国防科技工业全行业对口支援的重要机遇,积极对接航空航天类央企、民企,在技术、项目、业务、市场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一批低空经济产业项目和科创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
江西低空应用场景融合先行区——发挥我市空域、文旅等优势,挖掘市场需求,探索拓展低空文旅、航空体育运动、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飞行教培、航空研学、商贸服务、公共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
(四)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我市空域、机场、产业等优势,构建“一区多地广点”〔“一区”即吉安低空经济融合发展基地(试验区),“多地”即井冈山经开区、吉水县、安福县、泰和县、井冈山市等各具特色的低空经济产业基地,“广点”即支撑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众多网点〕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格局,建成运行高效安全的低空飞行管理服务体系,拓展丰富多元的低空应用场景,牵引带动低空产业集聚,争创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
到2027年,累计建成省级以上低空经济创新平台2个以上,引育低空经济头部或关键环节企业2家以上,聚集产业链相关企业60家以上,力争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建成2个大型起降场(通用机场)、6个中型起降场(固定起降点)、270个小型起降场(临时起降点)、1个航空飞行营地,开通35条以上低空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文旅等运营航线,培育24个以上低空示范应用场景。
到2030年,累计建成省级以上低空经济创新平台5个以上,引育低空经济头部或关键环节企业5家以上,聚集产业链相关企业120家以上,力争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主要起降场(点)配套服务及信息化设施建成投用,建成3个大型起降场(通用机场)、20个中型起降场(固定起降点)、360个小型起降场(临时起降点)、3个航空飞行营地,开通80条以上低空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文旅等运营航线,培育40个以上示范应用场景。
到2035年,累计建成省级以上低空经济创新平台15个以上,引育低空经济头部或关键环节企业15家以上,聚集产业链相关企业300家以上,力争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起降场(点)配套服务及信息化设施更加完善,建成6个大型起降场(通用机场)、50个中型起降场(固定起降点)、600个小型起降场(临时起降点)、5个航空飞行营地,开通200条以上低空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文旅等运营航线,培育60个以上示范应用场景。
表5 吉安市低空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一览表
指标名称 | 2024年数值 | 预期目标值(累计数) |
2025年 | 2026年 | 2027年 | 2030年 | 2035年 |
产业规模 (亿元) | 44.67 | 60 | 75 | 100 | 200 | 500 |
省级以上创新 平台(个) | 0 | 0 | 1 | 2 | 5 | 15 |
头部或关键环节企业(家) | 0 | 0 | 1 | 2 | 5 | 15 |
产业链相关企业(家) | 33 | 40 | 50 | 60 | 120 | 300 |
大型起降场(通用机场) (个) | 1 | 1 | 2 | 2 | 3 | 6 |
中型起降场 (固定起降点) (个) | 1 | 1 | 3 | 6 | 20 | 50 |
小型起降场(临时起降点) (个) | 219 | 219 | 240 | 270 | 360 | 600 |
航空飞行营地(个) | 0 | 0 | 0 | 1 | 3 | 5 |
低空运营 航线(条) | 0 | 10 | 20 | 35 | 80 | 200 |
示范应用 场景(个) | 0 | 12 | 18 | 24 | 40 | 60 |
三、重点任务
(一)拓展低空经济场景应用
1.开发低空文旅场景
鼓励各县(市、区)与低空文旅企业合作,发挥自身资源禀赋,推动低空文旅场景开发。加快编制全市低空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并将相关内容纳入全市“十五五”文化广电旅游规划,对全市低空文旅场景进行整合和串联,依托桐坪、安福、永丰等地通用机场和直升机起降点,规划一批空中旅游精品航线,以低空俯瞰井冈山、武功山、百里赣江风光带、绿色生态自然带为主要内容,形成“两山两带”低空立体旅游格局,打造“红色看井冈”“绿色看吉安”“空中游庐陵”低空旅游品牌。联动萍乡、宜春、新余、抚州、赣州、株洲等周边城市,推动低空文旅一体化发展。
专栏1吉安市低空文旅场景重点项目 |
1.“两山两带”低空旅游精品航线。聚焦井冈山、武功山,着力打造红色和绿色的低空文旅IP;打造低空俯瞰百里赣江风光带,串联沿线的百嘉老街、泰和蜀口生态岛、吉安县吉州窑、青原区渼陂古村、吉州区钓源·十里芳菲、后河·梦回庐陵、吉水墨潭桃花岛、峡江玉笥养生谷、新干玉华山等旅游景点;打造低空俯瞰绿色生态自然带,规划一批串联万安县、遂川县、井冈山市、永新县、安福县、吉安县等地景区的空中旅游精品航线。 2.无人机文旅应用场景。支持各县(市、区)结合本地文旅特色,开发无人机旅拍、360°全景航拍体验等青年客群定制产品;鼓励发展共享无人机产品,供游客在规定范围内自主进行旅拍、航拍。结合重点景区、公园、广场等举办无人机灯光秀、3D建模展演等科技艺术融合活动。 3.低空文旅服务品牌建设。引进和培育低空文旅服务团队,提供低空文旅景区专业化运营等高端定制服务。 |
2.丰富航空体育运动
充分发挥江西省航空运动管理中心作为全省唯一的综合性航空运动训练基地、国家跳伞队转训基地等优势,吸引国内外知名航空运动企业、航空运动俱乐部、航空运动社会组织与我市合作举办航空体育运动。积极承办跳伞世界杯、全国跳伞锦标赛、航模公开赛等国际国内高水平航空体育运动赛事。支持吉安县、吉水县、新干县、泰和县、安福县等地依托文旅资源优势谋划建设航空飞行营地,重点开展跳伞、“风洞”体验、热气球、动力伞、滑翔伞等航空体育运动。鼓励各县(市、区)组织开展区域内群众性航空体育运动。
专栏2吉安市航空体育运动场景重点项目 |
1.国内外重大航空体育赛事。积极向国家体育总局申请,争取每年承办跳伞锦标赛、航模公开赛等各类国际、国内赛事活动2项以上。 2.航空飞行营地。吉安县、吉水县、新干县、泰和县、安福县等地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在云天麓谷、金滩·十里画廊、玉华山、蜀口生态岛、武功山等景区规划建设航空飞行营地,重点开展跳伞、热气球、动力伞、滑翔伞、航空航天模型等航空体育运动。 3.室内跳伞“风洞”。建成投用室内跳伞“风洞”项目,开展室内跳伞(风洞)竞技训练,承办室内跳伞(风洞)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