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 发展举措 | 案例启示 |
深圳 | ——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创建低空经济管理与法规体系。 ——协同南部战区、民航中南局,构建军民地沟通机制。 ——充分利用现有直升机场资源拓展低空基础设施体系。 ——依托大疆等重点企业发展无人机制造、物流等业态。 | ——创建低空经济管理与法规体系,构建军民地沟通机制,夯实低空基础设施,依托低空头部企业发展制造、物流等业态。 |
成都 | ——获批全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 ——抢抓政策机遇,依托航空工业成飞、民航二所等资源,构建以工业级无人机为核心的低空产业体系。 | ——依托军工大院、大所资源构建工业级无人机产业体系。 |
上海 | ——建立民用无人机综合性试飞及产业基地,设立“华东无人机适航审定检测研究中心”。 ——结合空域优势和海岛特色谋划低空应用场景,并带动低空产业发展。 ——运用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低空领域专业人才。 | ——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谋划低空应用场景,并带动低空产业发展。校企合作加快培养低空领域专业人才。 |
从全省来看,江西省是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发源地,是国家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和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试点省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和创新,在产业发展方面,以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以及北斗综合应用示范项目为引领,促进产业集聚;在平台建设方面,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成功打造了一大批蓬勃发展的航空产业创新平台,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模式下,成功转化了一系列无人机、航空发动机、高端装备等航空科技成果;在协同管理方面,通过省政府与军民航同向发力、密切配合,形成军地民三方的紧密合作关系。省内各市正加快布局发展低空经济。
南昌市立足资源禀赋,以龙头企业引领低空产业集聚发展。南昌市拥有国家重点航空制造企业——洪都集团,以及洪都飞机设计所(650所)、南昌航空大学等科研院所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经过多年发展,南昌航空产业涵盖整机研制、发动机、零部件加工、新材料、试验试飞、通航运营等多个环节,已成为我国国产民机、教练机科研生产基地和大飞机部件研制生产的重要基地。在低空经济领域,南昌市锚定低空制造,发挥航空制造基础优势,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中发天信、三瑞科技、中航光电等一批发动机、无人机及零部件配套企业纷纷在南昌“抢滩登陆”,未来拟打造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景德镇市发挥直升机产业优势,以航空应急救援为特色发展低空经济。景德镇高新区聚焦低空制造领域,加强直升机、无人机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整机研发制造项目的招引。加速江西省航空应急救援重点实验室成果转化,建设应急救援实验室项目,构建应急救援装备平台等航空应急救援标准体系。积极筹备建设全域无人机数智化管控平台、浮梁通用机场二期,大幅度提高直升机起降点覆盖率。
赣州市抢抓政策机遇,以无人机产业为核心发展低空经济。依托国家民航局对口支援南康区契机,在南康区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园,围绕无人机等通航新品的研发测试、生产制造、综合应用三大方向,打造工程测试、检测认证、空域管理、飞行起降、驾驶培训、科普研学等六大平台。目前已落户顺丰无人机智能化生产线、菲客航空轻型VTOL载人机设计研发等项目,重点依托顺丰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无人机物流配送场景。
九江市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产业园,争创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样板。依托共青城市建设了低空经济产业园,建成了共青城南湖机场,规划了航空主题乐园、无人机生产制造中心、低空经济综合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共青城市聚焦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加快构建低空运营、研发、制造、文旅、服务全产业链条,开展了飞行培训、文旅观光、应急救援等场景应用。
表3省内部分城市低空经济发展案例一览表
城市 | 发展举措 | 案例启示 |
南昌 | ——依托雄厚的航空产业基础和科研院校资源优势,已形成集整机研制、发动机、零部件加工、新材料、试验试飞、通航运营等于一体的航空产业链。 ——锚定低空制造领域,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 ——发挥传统产业、院校等资源优势发展低空经济。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
景德镇 | ——聚焦低空制造领域,重点发展直升机、无人机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整机研发制造产业。 ——围绕航空应急救援领域,加速成果转化、标准构建、场景拓展。 | ——结合自身特色,针对性招引低空企业。 ——以重点项目推动低空标准体系构建、场景谋划等。 ——瞄准自身定位,与省会错位发展。 |
赣州 | ——依托低空经济产业园,重点发展生产制造、试飞检测、展示体验等产业。 ——围绕无人机等通航新品的研发测试、生产制造、综合应用三大方向,打造六大平台。 | ——抢抓对口支援政策机遇发展低空经济。 ——加快培育产业集群,积极招引低空企业。 |
九江 | ——高度重视低空经济产业园发展,加快通用机场、无人机生产制造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和低空企业招引。 ——聚焦无人机研发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快构建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服务、低空保障全产业链条。 | ——以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聚焦自身优势产业,加快构建低空全产业链条。 |
(二)发展基础
2022年以来,我市设立了吉安低空经济试验区,印发了《吉安低空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出台了《吉安市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吉安低空经济试验区建设指挥部。全市坚持需求牵引与项目带动双轮驱动,提出了“产学研商培赛旅”融合发展的定位,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发展优势
(1)低空空域资源丰富。我市现已获批6块、总面积超2700平方公里的空域和4条航线,80%以上的空域高度达到3000米,空域条件全省最优。根据国家民航局管理平台所示,除禁飞区外,吉安市120米以下空域基本为无人机适飞空域,能有效满足飞行培训、试验试飞等各种飞行作业活动需求。
图1 2025年吉安市低空空域图
(2)基础设施日益健全。我市规划了“1+7”通用机场,吉安桐坪机场是全省首批建成的A类通用机场之一,属全省场域面积最大、飞行量最多、起降设施最全的通用机场;安福武功山通用机场已获军方场址批复,计划2026年底前建成投用;新干通用机场已于2023年获空军参谋部和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批复,计划2028年底前建成投用。井冈山罗浮直升机固定起降点和全市219处直升机临时起降点建成投用,吉安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直升机临时起降点市县乡三级全覆盖的城市。同时,建成了吉安飞行服务站,可提供飞行计划报批、通航情报、告警等“一站式”服务。在桐坪机场布设低空气象雷达,开通了5G-A通感一体示范站,实现了对机场上空低空飞行活动的感知监视。
图2 吉安市“1+7”通用机场布局图
图3吉安市219处直升机临时起降点分布图
(3)低空人才有活力。我市拥有大中专院校27所,其中与低空经济关联度高的院校有4所。江西飞行学院吉安校区已于2024年3月挂牌,首批设置飞行制造工程、物流工程、休闲体育等5个本科专业,办学规模为8000人左右;江西省航空运动管理中心是全省唯一的综合性航空运动训练基地,培养了一大批全国知名的飞行员、运动员、教练员;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井冈山校区、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相继开设无人机专业,能够源源不断输送低空经济相关人才。
(4)文旅资源丰富多元。我市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广泛,景点多元,旅游开发较为成熟。全市现有1个5A级景区(井冈山风景名胜区)和蜀口生态岛风景区、墨潭桃花岛景区、玉笥养生谷景区等28个4A级景区,被誉为“红色摇篮、文化庐陵、山水吉安”。依托赣江、井冈山、武功山、青原山、玉华山、天湖山等山水资源,全市已经形成了山地景区连绵带和沿赣江百里风光带,开阔的山水环境为低空飞行提供了较好的净空条件和低空观光条件。
(5)农林植保需求量大。我市农林规模位居全省前列。根据市自然资源局统计的数据: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共有耕地398814.6915公顷,林地1704821.5647公顷。据初步统计,全市植保无人机、林业作业无人机、水利巡查无人机、警用无人机保有量突破1200台。2024年大疆农业无人机在吉安市的飞行小时数约40万小时。农林植保病虫害防治、农林监测等方面需要以飞行作业实现一产高质高效安全发展,具有大量需求。
(6)产业配套有基础。我市构建了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能源等6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作为首位产业,形成了移动智能终端、电子电路板、触控显示、LED智能照明、汽车电子等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全市加快打造电子信息产业联盟、研究院、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等“三驾马车”,已集聚电子信息企业22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640余家,2024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营收2033亿元,多年位居全省前列。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可为通航制造企业在模具研发、机体结构件、信号传导、“三电”系统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配套支撑。同时,国务院于2013年8月明确国家国防科工局对口支援我市吉水县,国家国防科工局先后派出6名优秀干部到吉水县挂职,特别是动员和组织十大军工集团和中物院等国防科技工业全行业全系统对口支援吉水县。得益于国家国防科工局的对口支援,一批低空零部件生产制造项目在我市落地投产,发展航空电子、低空零部件制造产业有基础、有优势。
2.存在问题
目前我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以下问题。
(1)低空应用场景开发不足。我市现有低空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航空体育运动、飞行培训、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等方面,在低空物流、空中交通、低空文旅等方面应用较少。全市低空应用场景业务规模较小、收益偏低,业态集聚效果不够显著。
(2)低空经济产业项目不多。我市现有低空制造、运营服务类企业30余家,其中低空制造类以生产航空电子、结构件锻造、摄像头、PCB线路板为主,低空运营服务类以飞行培训、无人机植保、通航服务为主。相关低空经济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无整机制造和研发创新类企业,缺乏头部企业带动集聚。
(3)低空保障服务能力不强。全市目前仅有桐坪机场投入运营,规划的其他通用机场尚未建成;通用机场及起降点配套的电力、能源、气象等保障设施不够健全。市域低空智能感知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