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新闻聚焦
热点资讯
首页  >  新闻聚焦   >  热点资讯  >   详情
50+起降场、200+低空航线、60+应用场景!吉安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发布
来源:尖兵之翼 | 作者:高博特 | 发布时间: 3天前 | 116 次浏览 | 分享到:
50+起降场、200+低空航线、60+应用场景!吉安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发布...

充分发挥吉安市电子信息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合作开展飞行性能、电气系统、通讯系统、导航系统、环境适应性及电磁兼容性等方面检测与测试项目。积极与民航部门或第三方企业对接,争取在我市建设无人机适航审定中心,推动开展适航审定等业务。以低空物流、文体旅消费、公共服务等应用场景建设,带动低空设备租售、金融保险、飞行服务、维修保养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专栏7吉安市低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

1.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依托桐坪机场和空域优势,完善试飞场地,搭建航空器遥控器、通讯设备、地面站、起降平台等试验设备设施。重点针对大型无人机、eVTOL、氢能源及混合动力飞机等航空器的研制需求,开展整机试验试飞、载荷任务测试等服务。

2.无人机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引进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建设无人机检验检测中心,建立设备完善的无人机测试环境实验室和数字化验证环境实验室。面向区域市场需求,提供飞行参数检测、可靠性测试、常规检测、挂载荷传感器测试等无人机检验检测服务。

3.无人机适航审定中心。建设无人机飞控、动力、风洞气动、结构强度等检测实验室,为无人机企业提供适航取证、适航培训等服务。

11.打造低空特色产业基地

重点打造吉安低空经济融合发展基地(试验区),依托江西飞行学院吉安校区、江西省航空运动管理中心,以桐坪航空小镇为核心,重点发展飞机总装、试飞检测、研学培训、运动装备、赛事经济、运营服务、商贸配套等业态。支持井冈山经开区、吉水县、安福县、泰和县、井冈山市等地依托各自产业基础和园区平台,围绕整机及航电系统、动力系统、飞控系统、航空材料、通航服务等领域,打造涵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运营服务等多业态的低空特色产业基地。

专栏8吉安低空经济融合发展基地(试验区)

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吉安桐坪机场空域、跑道以及飞行服务站优越的基础条件,以试飞检测逐步带动航空器零部件、整机制造产业发展;以航空运动与飞行培训优势场景为基础,带动赛事经济与商贸娱乐产业集聚,推进“制造+场景应用”两翼齐飞。

建设内容:

1.桐坪机场改扩建。将跑道延长至1200米以上(含),新建一批机库、停机位(坪)等。

2.标准厂房。快速承接低空经济产业项目。

3.吉安市低空经济服务一体化平台。构建市级数字化低空基建体系,打造低空飞行数字底座。

4.固定运营基地(FBO)。建设维修机库、橇装式加油装置、服务中心、航空俱乐部,提供加油、停泊、检修、维护、托管、租赁等服务。

5.人才公寓。为低空经济高端研发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等提供住宿条件。

6.人才培训中心。依托江西飞行学院、江西省航空运动管理中心打造产、学、研、用为一体的低空人才实践基地。

7.商贸综合体。建设超市、酒店、餐厅、健身房、电影院等场所,满足各类人群生活消费、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需求。

专栏9吉安市其他低空特色产业基地

1.井冈山经开区。发挥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和电子信息产业集聚优势,聚焦航空电子、机载设备等,重点发展通信系统、光电设备、目视灯光系统、地面指控电子设备、电机电池等航空配套制造产业。

2.吉水县。紧抓国防科技工业全行业对口支援机遇,重点发展无人机整机,以及航空线路板、机体结构件、传感器等配套产业,形成无人机产业集聚区。争取建设中小型无人机试飞检测基地和航空飞行营地。

3.安福县。依托安福武功山通用机场,布局发展飞行培训和低空文旅产业,重点开展私照、商照、教员照、运动照等飞行执照培训,培养通航飞行、维修、航务、管理等飞行和服务专业人才。

4.泰和县。结合吉安井冈山机场三期改扩建,发展通用航空功能,建立跨市和市域范围载人、载物运输航线,打造低空飞行枢纽节点。依托低空制造等相关企业重点发展无人机整机、航空零部件制造产业。

5.井冈山市。依托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井冈山校区、井冈山直升机固定起降点(航空应急救援保障基地)以及旅游资源,重点发展无人机飞手培训、低空物流、低空文旅等业态,建设航空应急救援示范样板。

6.其他各县区。依托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复合材料、飞控系统、航空电池等零部件研发制造产业。

12.聚力低空企业招引培育

重点聚焦无人机整机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低空基础设施、低空运营服务等招引培育低空经济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无人机生产制造龙头企业和低空文旅、物流配送、空地保障等低空应用骨干企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鼓励市内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类企业加强与深圳、东莞等地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商对接合作,融入有人机和无人机产业供应链体系,在做大产业规模的同时,链接一批低空产业项目。依托我市产业基础和国防科技工业全行业对口支援优势,引入航空航天领域央企和民营企业在我市布局建设一批无人机生产制造项目。支持现有低空制造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技术改造等方式,激发产业新动能,加快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争创省级“链主”企业鼓励企业研发生产无人机高频高速PCB 板、新型电子元器件等新产品,争创省级优秀新产品。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对接,充分发挥各地在外乡贤及协会商会资源优势,开展低空经济“双招双引”,落地一批低空经济产业项目。

13.提升低空研发创新能力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加强与省内外航空领域高校合作,谋划建设吉安市低空经济创新联合体,打造低空经济领域高端智库、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等平台。依托吉安市电子信息研究院高端人才、研发创新等资源优势,协同推进低空经济领域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充分利用吉安市在上海、东莞两地的“科创(人才)飞地”,争取孵化一批低空经济科创成果并在吉安市落地转化;积极探索氢能源、混合动力、可持续燃料动力等技术路线,抢抓当前电动飞行器“换道超车”发展契机,加快研制eVTOL。支持建设一批低空经济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

(三)强化飞行服务保障能力

14.构建地面起降设施网

前瞻规划建设低空地面基础设施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鼓励引导国有企业参与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加快构建分类分级的低空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完善吉安井冈山机场通用航空功能,推动桐坪机场改扩建项目建成投用,分阶段推进安福武功山、新干、永丰、万安、井冈山、遂川等通用机场建设。2026年底前基本完成桐坪机场改扩建,建成安福武功山通用机场,2028年底前建成新干通用机场、井冈山直升机固定起降点(航空应急救援保障基地)二期项目,2035年底前累计建成6通用机场。鼓励各县(市、区)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在广场、高铁站、产业园区、商务楼宇、大型商业综合体、旅游景区等低空航线途经地逐步布局一批中、小、微型起降场。推进停机库、能源站、气象站、充换电站等低空飞行保障设施建设,形成多场景、多主体、多层次的起降点网络。

专栏10吉安市起降设施重点项目

1.大型起降场

(1)吉安井冈山机场三期改扩建。主要建设航站楼、站坪等民用航空设施,新建通用机坪、机库等通用航空设施。

(2)吉安桐坪机场改扩建。将机场跑道长度由800米延长至1200米,改造建设导航台、助航灯光、综合楼、机库、航管楼等相关设施。加强夜间飞行服务保障能力,实现常态化昼夜飞行。

(3)安福武功山通用机场。规划为A1级通用机场,占地面积约480亩,建设跑道、停机坪、气象探测设备、综合业务办公楼、机库等,计划2026年底前建成投用。未来机场主营业务为民航驾驶员执照培训、短途运输、航空物流、应急救援、观光旅游等综合服务。

(4)新干通用机场。规划为A1级通用机场,占地面积约680亩,建设跑道、停机坪、气象探测设备、综合业务办公楼、机库等,计划2028年底前建成投用。未来机场主营业务为试飞、农林作业、空中巡查、空中测绘、航拍等作业飞行,以及应急救援、医疗救助、包机飞行、空中游览、飞行培训等业务。

(5)永丰通用机场。规划为A1级通用机场,占地面积约800亩,建设跑道、监视、航管、通信、气象工程、航站区等。未来机场主营业务为短途运输、飞行培训、低空观光、农林作业等业务。

(6)万安通用机场。规划为A1级通用机场,占地面积约500亩,建设跑道、停机坪、综合业务办公楼、机库等。未来机场主营业务为农林作业、医疗转运、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业务。

(7)井冈山通用机场。规划为A1级通用机场,占地面积500至600亩,新建跑道、停机坪、气象探测设备、航站楼、陆侧道路、停车场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未来机场主营业务为低空观光、农林作业、航空护林、应急救援、医疗转运、商务飞行等业务。

(8)遂川通用机场。拟建于遂川砂子岭,新建跑道、停机坪、气象探测设备、综合业务办公楼、机库等。未来机场主营业务为应急救援、飞行培训、试验试飞等业务。

2.中、小、微型起降场

(1)中型起降场。拥有 1个以上直升机/eVTOL 起降场或多个无人机综合垂直起降单元、具备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承载多条航线的起降场

地,主要面向低空文旅、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应用场景。各县(市、

区)结合自身应用场景发展需求规划建设,2035 年底前全市累计建成 50个中型起降场(含已建成的井冈山直升机固定起降点)。

(2)小型起降场。拥有 1 个直升机/eVTOL 起降单元或多个无人机垂直起降单元,主要面向低空商贸服务、低空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应用场景发展需求规划建设,2035 年底前全市累计建成 600 个小型起降场(含已建成的 219 个直升机临时起降点)。

(3)微型起降场。拥有 1 个无人机起降单元,结合低空监测巡检、无人机配送等应用场景按需布局建设。

15.划设低空空域与航路航线

加强与军民航以及省通航协调运行中心沟通协调,构建军航、民航、属地间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和沟通协调机制,共同制定低空空域资源管理规则和制度,统筹管理全市低空空域资源,对全市低空空域进行分层、分类划设和状态评估,实时发布适飞空域。结合低空载人、载物等场景应用需求,对低空航路航线进行精细划设,实现全市低空空域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16.完善飞行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