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政策法规
首页  >  政策法规  >  详情 
俄乌战场火力实践与反炮兵作战问题研究
来源:中国船舶报 | 作者:知远 | 发布时间: 2022-10-24 | 7576 次浏览 | 分享到:
对比分析了俄乌两军反炮兵作战的手段、样式及各自的优势和短板,并提出了现代反炮兵作战的主要发展方向……

AZK-7M可显著提高侦察精度和距离,能够探测到15千米外正在发射的火炮。该系统有潜力成为“侦察-火力综合体”构成要素。在特别军事行动中,俄军炮兵部队高度评价AZK-7M的战场表现。北约国家的火炮(包括155毫米榴弹炮)都有专属的声学特征,可被AZK-7M清晰“察觉”。这是因为不同美制火炮之间的射击参数差别很大,不仅不同火炮之间易于区分,每种炮管的长度、口径、所用火药也都各有区别。

俄军近期接收的现代化“青霉素”声热炮兵侦察系统,可极大优化反炮兵作战的情报侦察与火力校正保障。该系统包含四个声音接收器,用于记录炮弹的发射声和爆炸声。系统安装在两辆卡玛兹汽车上,一辆声音监测车和一辆声热侦察车。“青霉素”系统还可利用光电模块拓展侦察能力,在红外和可见光谱中探测敌方炮击信号。所有信息上传到计算机并据此校正己方火力。俄军在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方向可能需要此类炮兵侦察手段。

 

图5 俄军“青霉素”声热炮兵侦察系统的性能参数

接下来探讨一下无人机在反炮兵作战中的应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山地战争的教训并没有被忽视。整个俄罗斯军工领域都在探讨无人机在现代战役中的作用。俄国防企业制造出一批现代化的专业无人机,但没能为特别军事行动生产出足够数量的“海雕-10”和“副翼-3”等主力无人机。俄国防部没有料到,这种有效的侦察手段在战斗中最为脆弱,并且它们根本未编入炮兵部队,又何谈反炮兵作战的成效呢?即使是在经过数月战斗之后,俄军仍未能实现无人机与炮兵及摩步兵的深度协同。

纵队行军必有炮兵军官,这是自阿富汗战争以来形成的一条战场铁律,其目的是确保及时摧毁敌方的伏兵。现代战争中,炮兵军官不仅可以利用侦察无人机查明行军路线上的伏击,还能通过炮击预定目标有效压制敌方火力。

尊敬的读者,让我们把视线回到敌人身上。他们不是少数理论家所说的“斯拉夫人”,而是试图利用各种有违战争法和国际公约的卑劣行为摧毁我们的敌人。过去8年,乌军在很多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火力杀伤经验,包括在三维战场空间组织实施反炮兵作战的技能。应当指出,乌军的作战行动得到了北约提供的先进侦察设备和指挥系统的加持,如美制CTOCW(Communication terminal for operational control of weapons)系统可为乌军分队创建加密局域网,也就是在排-连-营层级中构建多功能指挥网络,但这些外援设备的数量并不充足。

乌军炮兵部队的侦察设备主要包括用于测向、侦察和火力校正的无人机。本刊物第7期详细介绍了国外援乌的各型无人机。今年4月美国Space X公司向乌克兰交付的Star Link“星链”终端,也是乌军的侦察手段之一。

乌军部分炮兵使用美制AN/TPQ-36“火力侦察者”机动式反炮兵雷达,以及少量的AN/TPQ-48/49/50反炮兵雷达(其中一些型号已在原产国退役)。这些反炮兵雷达主要用于探测来袭炮弹并定位对方火炮阵地。AN/TPQ-36反炮兵雷达由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等公司联合开发。该雷达由四人战勤班操作,最大探测距离24千米,配备脉冲多普勒天线,被电子战设备发现的概率很小。其主要设备安装在拖车上,工作时最远可与天线保持1千米距离。

 

图6 美制AN/TPQ-36反炮兵雷达的性能参数

AN/TPQ-48/49/50反炮兵雷达在结构和功能上与AN/TPQ-36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性能更为先进。比如,AN/TPQ-48的侦察距离可达50千米,侦察扇面110°。目前这些雷达广泛用于支撑乌军对顿涅茨克的炮击。

乌军实际上缺乏必要的自动化指挥系统,不能很好将上述侦察设备与火力杀伤武器协同使用。而这种自动化可大幅缩短识别目标的反应时间。换言之,它能影响整个反炮兵作战的效果。

俄乌冲突的最新战况表明,双方的战斗行动(包括反炮兵作战)没有绵密的战线和固定的阵地。每场军事冲突的火炮对抗都是独一无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也不例外。战场上有很多地段(领土)没有驻军,还有一些禁止炮击的“灰色”区域,这种情况迫使交战双方创新反炮兵作战的组织和实施方法。

我们能清晰发现,乌军的反炮兵作战体系包含陆、空、天三维战场侦察。敌人的战术运用特点如下。

乌军每个炮兵分队最多使用10门身管火炮或火箭炮执行反炮兵作战,每2-3门火炮编成1个游动炮兵群。图7显示的正是由无人机拍摄到的1个乌军游动炮兵群。每个炮兵群都有自己的巡逻区,最大可达100平方千米。巡逻区划设的原则是确保火炮能按最远射程打击目标。游动炮兵群中的火炮在巡逻区内持续机动,不断从一个发射阵地转换到另一个阵地,无论是否在该阵地射击。

 

图7 乌军的一个游动炮兵群

游动炮兵群指挥员可在未经上级指挥员许可下自主变更发射阵地,事后只需将相关情况报告上级。当然,每个游动炮兵群都有自己的主要射击方向,当变更发射阵地时也会相应调整,以确保遵循最大射程原则。特殊情况下1个游动炮兵群可以同时负责多个射击方向。本文作者判断,乌军的炮兵群多数是自主行动的,其后勤、技术、医疗及其他保障均由群指挥员按“自下而上”式的自主规划原则组织实施。群内各项事物,弹药、燃料和润滑油的消耗,武器装备故障,乃至人员伤亡情况也都是自主统计上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