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空域协同管理。参照省管理模式,建立我市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对全市低空空域进行统一管理。科学规划全市低空空域,优化空域使用审批流程和周期,协调解决全市低空空域划设、飞行活动监管等重大问题。(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通航发展中心负责)
2.争取空中交管试点。拓展应用场景,强化产业支撑,开展空中交通管理模式创新,争取开展国家试点工作。(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通航发展中心负责
(六)加强人才引育和使用。创新人才引育方式,完善人才培养载体,用足用好专家资源,为我市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依托安阳工学院等高校航空专业优势资源,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强化低空经济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培养实用型、紧缺型低空经济专业人才。以蓝天实验室为主体申报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加强我市通航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育。积极推动安阳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培训机构提升等级,主动承接全省、全国警用无人机驾驶员培训任务,推动设立全国警航实战实训基地。(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蓝天实验室发展服务中心负责)
2.强化智库外脑支撑。建立低空经济发展专家库,对接民航部门、低空经济产业各类企业、研发机构、院校等,为我市制定低空经济政策提供技术咨询和专业指导。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智库等单位共同组建低空经济产业研究院,为低空应用场景、产业协同、安全监管、创新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公共服务。(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通航发展中心负责)
(七)完善标准政策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飞行安全监管、服务保障和行业规范发展等方面,研究出台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推动低空经济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1.加强制度规范建设。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我市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管理办法,加强低空飞行、安全监管、服务保障和产业发展制度化建设,对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进行规范管理,推动各县(市、区)政府加强低空无人飞行器管理能力建设。(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通航发展中心、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2.突出产业政策引领。研究制定促进无人驾驶航空器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我市无人机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推动无人机产业规模壮大、创新能力提升、应用场景拓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3.参与标准规则制定。积极参与制定低空经济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开展适航审定规章程序研究、标准研究等工作,提供适航审定咨询等服务。(蓝天实验室发展服务中心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直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职尽责、密切配合,合力推动全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各县(市、区)政府要切实承担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强化安全监管等属地责任,根据本县(市、区)发展实际,完善工作机制,充分激发企业积极性。(市直各有关单位、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统筹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支持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相关单位加大低空经济领域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助力低空经济发展。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低空经济类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通过风险投资、股权投资、银行融资等方式开展融资。(市政府办公室、市财政局、人行安阳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阳监管分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三)落实用地保障。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对低空经济产业研发创新、航空类试点示范工程和通用机场、起降场等重点项目予以用地保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项目建设推进中心、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四)做好统计监测。探索适应低空经济发展的统计方法,完善低空经济统计监测体系,规范准确反映我市低空经济发展态势。加强低空经济统计监测结果综合应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统计局、市通航发展中心、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五)强化安全监管。增强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建设,构建政府、社会、公众多元监管格局,认真落实低空领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监管责任,建立多部门协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监管机制,形成全过程、可追溯的安全监管体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通航发展中心、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来源:安阳市政府网
以上内容为高博特编辑选取的热点新闻,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特别关注 ——————
让科技更好地赋能产业,“尖兵之翼”永不落幕。高博特自2006年发起、策划、投资、组织,在相关专业机构支持下成功举办了最早的无人机主题会展活动——“尖兵之翼中国无人机大会暨展览会”后持续推动无人机技术交流。高博特创新引领最早在深圳、上海、郑州等地发起举办无人系统会展赛飞活动,有力促进了我国无人系统整体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20年来,高博特始终坚持让科技更好地赋能产业的愿景;努力为行业企业搭建产业链高端交流平台,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服务。具体业务范围涵盖:信息情报、媒介传播、会展活动、招商加盟、品牌提升、咨询服务、产品中心等七大服务体系,长期服务于“军转民、民参军、军民融合”等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