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品牌活动
首页  >  品牌活动  >   品牌会议  >   仿真的力量  >  详情 
美国私企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成长壮大 对我国民营军工企业发展的启示
来源:陆军航空兵学院 | 作者:王淑平 张 燕 | 发布时间: 2019-02-20 | 9109 次浏览 | 分享到:
可以预见,如果没有来自NASA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这样的航天工业就没有发展的空间,更不可能有今天的辉煌成就。所以,重要领域的创新发展仅靠一己之力很难渡过各种艰险,政府在关键时刻和关键领域给予必要支持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是一家私人太空运输企业。该公司自2008年9月首次火箭发射成功后,便开启了其从初创公司到航天业巨头的历程。2010年12月,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成为第一家成功将“龙”飞船送入太空并回收降落海面飞船的商业公司;2012年5月,该公司史无前例地完成了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壮举;2018年2月,公司成功发射了全世界运载能力最强的超级火箭——“猎鹰重型”。该公司的快速发展,不仅展示出其航天技术发展的巨大技术能力,并在发展成本控制中彰显出市场导向的巨大优势。认真分析该公司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对于我国民营军工企业学习借鉴经验,促进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航天技术走出一条私企自主研发之路

       冷战落幕后,美国对太空事业投入减少,航天飞机因事故退役,太空事业更是一蹶不振。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组成的太空发射联盟包揽了军方的卫星订单,但所采用的仍是登月时留下的陈旧技术。由于此套技术能够确保大中型运载火箭的可靠性,综合性能也较先进,可以满足美国甚至国际市场的需求,所以,美国军方、联邦政府及航天企业满足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几乎丧失寻求技术改进的动力。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美国私人企业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从组建开始,就致力于技术的引进、研发和升级。其最核心的技术是火箭研发。其他典型的宇航公司,一般都是通过提出发射系统所需的零件清单,给出具体的设计方案和规格要求,然后交给众多的第三方制造商负责制造,最后公司组装完成。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不仅自主制造发动机、火箭箭体和飞船舱体,还设计了自己的主板、电路、探测振动的传感器、飞行计算机和太阳能板,以此不仅确保火箭主体技术的提升,而且包括各种零部件的细微部位也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制令其获益颇多,其中仅仅优化了一个无线电装置,就将设备的重量减少了20%。
       不仅如此,在自主研制的过程中,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还非常注意自主研发各种工具产品,为核心产品的实验升级提供保障,其中火箭发射测试台就是其一项重要发明。火箭发射测试台是把火箭所需的所有硬件和电子设备的测试版本铺在金属台面上,从头到尾复制火箭的内部结构,用于模拟火箭的发射升空飞行。通过此设备可以模拟火箭成千上万次飞行,由此解决火箭升空时可能发生的各类异常情况。该设备在其发射“猎鹰9号”火箭时曾立下汗马功劳。当时就在“猎鹰9号”等待发射的前几个小时,突然发现一个软件文件的错误,时间紧急,该公司的工程师修改了文件后,先通过测试台检查了此文件对硬件的影响,在检测没有问题后,才又将该文件传给在发射台上等待发射的“猎鹰9号”,整个过程耗时不到30分钟,确保了发射的正常进行。据该公司的资深工程师分析,如果此类情况发生在NASA,按照他们的程序只能等待3周之后再试着重新发射。
       除了通过自主研制提高技术性能外,该公司还非常注意新技术的引进和运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计算机和材料科学得到迅速发展,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充分利用硅谷的这些新技术。比如,在制造猎鹰火箭所使用的铝锂合金燃料槽的过程中,该公司采用了“摩擦搅拌焊接”这种新技术,有效地防止了燃料罐在焊接过程中的变形,减少了残次品的产出,同时省去对母材焊接前后的处理和检查,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因此,新技术的引进、研发和升级,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快速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为确保其高频次、快节奏成功发射火箭的目标提供了保证。可见,加强自主研发、走开拓创新之路,是私企实现发展目标、成就未来发展的希望之路。
       成本控制走出一条革命性突破之路
       美国虽然具有发达的航天工业,但由于老牌航天企业长期高度垄断,坐吃政府合同不思进取,外加官僚主义风气盛行,美国军方和联邦政府对火箭研制及发射成本和价格的敏感度不强,从而导致航天工业从子系统到火箭飞船的成本都严重虚高,整个航天工业缺少朝气和活力,日渐暮气沉沉。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自成立始,就在成本控制方面别出心裁,在确保产品优质性能的同时,大力压缩其产品成本,用高质低价来形成自己的优势,比拼传统的航天机构。一方面,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通过缩短供应链,尽力做到在火箭、飞船的子系统上自己设计生产,通过高度的纵向整合来降低成本,节省了巨额的制造成本。该公司的“猎鹰1号”生产过程中曾想通过供应商来制造一个可以触发平衡动作的舵机,当时询价的该电动舵机的供应商,报价竟高达12万美元,过高的价格让其无法接受,转而自行研发,通过自行研发使最终成本降至3900美元,不到采购价格的三十分之一。该产品后来随着“猎鹰1号”胜利升入了太空。在火箭的航天电子系统方面,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通过自行研制更是将其价格降到极致。对于火箭的航天电子系统,以航天领域的通行标准来看,造价往往超过1000万美元。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自主研制的“龙”飞船完整计算系统,通过采用现有计算设备和自研产品构筑了一个全冗余的航电平台,成本只略高于1万美元。其自产的无线电设备节省的成本也同样令人瞠目,其他宇航公司使用的行业级设备需要花费5万~10万美元,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将其降到5000美元。通过这样几十甚至上百个项目的自主研制和内部生产,公司节省了大量成本,“龙”飞船的总成本仅有3亿美元,其他公司的宇宙飞船项目成本比它要高10到30倍,这样的价格落差似乎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但这种目标在努力中已切实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