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新闻聚焦
军工天地
首页  >  新闻聚焦   >  军工天地  >   详情
2021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海上装备发展综述
来源:《国防科技工业》 | 作者:中船714所 | 发布时间: 1282天前 | 13335 次浏览 | 分享到:
法国、俄罗斯、韩国继续推进新一代航母发展,美国开展新护卫舰、两栖舰研制工作,并积极推进高超声速武器及激光武器上舰.......

2021年,主要国家海军水面、水下主战平台项目保持平稳发展,并大力推进无人平台和新武器的研制应用。其中,法国、俄罗斯、韩国继续推进新一代航母发展,美国开展新护卫舰、两栖舰研制工作,并积极推进高超声速武器及激光武器上舰。

 01 各国稳步推进潜艇项目发展 

2021年,国外海军持续推进水下力量的更新换代,美俄法弹道导弹核潜艇与攻击型核潜艇项目有序推进,澳大利亚计划发展攻击型核潜艇,周边国家与地区持续推进常规潜艇发展。

美法稳步推进弹道导弹核潜艇项目

弹道导弹核潜艇是美俄战略核力量的重要构成,美俄法稳步推进装备的更新换代,巩固海基战略核威慑能力。美国采购首艘“哥伦比亚”级潜艇。法国2月正式启动第三代弹道导弹核潜艇(SNLE 3G)项目,计划建造4艘,首艇将于2035年投入使用;“北风”-A级弹道导弹核潜艇(955A型)2号艇6月完成首次海试,10月进行了“布拉瓦”弹道导弹的水下发射试验,导弹成功命中位于堪察加半岛库拉靶场的预定目标;6号艇和7号艇8月铺设龙骨。

各国持续推进攻击型核潜艇新发展

攻击型核潜艇是海洋强国水下战的核心装备,受到相关国家的高度重视。“弗吉尼亚”级核潜艇Ⅴ型艇10号艇3月授出建造合同,价值约24.2亿美元;Ⅳ型艇3号艇“蒙大拿”号3月下水、4号艇“海曼•里科弗”号(SSN795)7月举行命名仪式、10号艇开工建造,该级艇共服役19艘,计划分7批次建造58艘。英国“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5号艇“安森”号4月下水、4号艇“勇敢”号9月服役。俄罗斯“亚森”-M级(885M型)攻击型核潜艇首艇“喀山”号服役,2号艇“新西伯利亚”号完成首次建造商海试,3号艇“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号下水。此外,美英俄持续推进新型攻击型核潜艇研制,澳大利亚计划发展核潜艇。在2021年6月的预算申请中,美海军为2022年SSN(X)研制申请了2980万美元资金,用于潜艇方案选择;英国国防部9月授出下一代攻击型核潜艇SSN(R)初步设计和概念开发合同,新潜艇计划2040年左右开始逐步取代现役“机敏”级;澳大利亚9月宣布将在美国和英国的支持下发展攻击型核潜艇。 

周边国家与地区稳步推进常规潜艇发展

常规潜艇作为重要的近海水下作战力量,一直是我国周边国家海军发展的重点装备,各国多艘常规潜艇交付服役。俄罗斯海军部造船厂建造的636.3型柴电潜艇3号艇“马加丹”号10月服役,5号艇“莫扎伊斯克”号和6号艇“雅库茨克”号8月铺设龙骨。印度国防部国防采购委员会6月批准了一项价值61.4亿美元的计划,在本土建造6艘配备先进AIP系统的常规潜艇,首艇下水时间晚于2030年;“鮋鱼”级潜艇3号艇“卡兰杰”号服役,最后1艘4号艇“维拉”号交付印度海军。日本海上自卫队最后一艘“苍龙”级柴电潜艇“斗龙”号3月服役;“大鲸”级柴电潜艇“白鲸”号下水,计划2023年3月服役。韩国海军KSS-III型潜艇首艇“岛山安昌浩”号8月服役,3号艇“申采浩”号9月下水,该级艇是韩国首型具备潜射弹道导弹能力的潜艇,并提高了韩国本土设计建造能力;韩国国防采购计划管理局9月授出一份价值8.45亿美元的KSS-III型II批常规潜艇建造合同,该艇将用锂离子电池代替铅酸电池,水下续航时间比以前的型号更长,预计于2028年底交付。西班牙S80型常规潜艇“艾萨克•佩拉”号5月下水;印尼“纳伽巴萨”级潜艇“阿鲁果戎”号3月服役;中国台湾地区首艘本土自建潜艇11月铺设龙骨。

 02 国外航母总体呈现较为活跃的发展态势 

2021年,国外航母总体呈现较为活跃的发展态势,美海军开展航母试验及维护工作,英印意稳步推进新型航母试验认证,俄法韩继续推进新型航母发展。

美海军积极开展航母建造及维护工作

美海军持续开展航母建造和维护,提高航母可用性及部署能力,并逐步推进F-35C上舰部署。美海军“福特”级航母4号舰“多里斯•米勒”号举行首块钢板切割仪式;“福特”号航母8月完成全舰冲击试验,随后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现代化升级、维护和维修工作,为2022年底首次部署做准备。“尼米兹”级航母“约翰•斯坦尼斯”号5月开始换料大修,预计2025年结束;“艾森豪威尔”号8月进入诺福克海军船厂开始为期13个月的维修工作,美海军“布什”号航母结束30个月入坞预定升级维修;“林肯”号完成为期8个月的“计划增量维修”工作,更新作战系统,并进行改造以适配F-35C战斗机。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航母4月首次部署F-35C和CMV-22B。

多国海军稳步推进航母试验认证工作

英意海军积极推进航母部署F-35B战斗机,印航母开展海试工作。“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1月形成初始作战能力,7月开始在亚太地区开展首次部署;“威尔士亲王”号航母6月开展海上验收试验,一架F-35B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标志着该航母具备全面作战能力。意大利“加富尔”号航母3月完成F-35B作战使用试验,获得临时飞行许可,将在返回帕特森特河开展数据分析后获得最终认证,并将于2024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该航母还与“福特”号航母开展了首次双航母联合演练。日本“出云”号7月完成第一阶段航母化改装,包括甲板划线、涂装耐热涂层,并于10月完成F-35B起降试验。印度“维克兰特”号国产航母11月份完成2阶段海试,计划2022年服役。

俄法韩继续推进新航母设计工作

俄罗斯涅夫斯基设计局1月公布“瓦兰”号新航母概念,该航母排水量约4.5万吨,航速26节,可携带24架多用途战斗机、6架直升机和20架无人机。法国武器装备总署3月授出下一代航母(PA-NG)初步设计合同,该阶段持续两年,完成后将进入为期三年的详细设计阶段,新航母计划2025年开始建造,2036年海试,2038年服役。韩国海军2月公布将于2022年正式启动轻型航母建造工作,2033年完成,该航母将采用双舰岛布局,无滑跃甲板,能搭载F-35B战斗机。为此,韩国现代重工和大宇造船公司6月分别展示了各自设计的未来轻型航母概念方案。

 03 各国持续推进驱护舰更新换代 

美海军护卫舰进入了更新换代阶段,国外驱护舰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各国稳步推进DDG51 IIA/III型、DDG1000、26型、“大邱”级等驱护舰建造。美国授出“星座”级护卫舰2号舰建造合同,并继续申请资金用于下一代驱逐舰研制,俄罗斯明确22350M型护卫舰建造时间。

美海军稳步推进驱护舰建造

美海军按计划推进DDG1000、DDG51等驱逐舰建造,并继续推进下一代驱逐舰研发。“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3号舰“林登•约翰逊”号9月完成建造商海试。“阿利•伯克”级IIA型驱逐舰“丹尼尔•井上”号(DDG 118)2月完成验收试验,III型首舰“卢卡斯”号6月下水。海军6月发布的2022财年预算申请中提出1.218亿美元需求,用于DDG(X)下一代驱逐舰研制,该舰预计2028年开始采购。

同步推进近海战斗舰和“星座”级护卫舰建造。“独立”级近海战斗舰“莫比尔”号5月服役、“萨凡纳”号6月交付,“自由”级近海战斗舰首舰和“独立”级近海战斗舰首舰分别于9月、7月退役并加入后备舰队。美国海军5月授出“星座”级护卫舰2号舰“国会”号5.54亿美元建造合同,并在6月发布的2022财年预算申请中提出10.879亿美元需求采购3号舰,6910万美元用于4、5号舰的先期采购。

俄英日韩海军积极开展新型驱护舰建造

俄罗斯联合造船公司称将于2024年开工建造22350M型护卫舰,该型舰正在进行技术设计,预计于2023年完成,计划建造12艘,配备多达48枚“口径”“缟玛瑙”和“锆石”巡航导弹;配装“鲁道特”防空导弹系统,最多可携带100枚导弹、反潜战和鱼雷系统。英国26型护卫舰3号舰“贝尔法斯特”号6月开工建造。日本海上自卫队“最上”级(30FFM)多功能护卫舰首舰“最上”号、3号舰“能代”号下水,该级舰计划建造22艘,首舰预计2022年服役。韩国海军第二批KDX-III型驱逐舰首舰2月开工建造,该舰计划于2022年下半年下水,并于2024年交付,配备“宙斯盾”战斗系统,新增发射“标准”-3反导拦截弹能力,执行弹道导弹防御任务;FFX-II“大邱”级护卫舰2号舰“庆南”号1月正式服役,5号舰“大田”号5月下水,该级舰是“仁川”级护卫舰的改进型,共采购8艘;FFX-IV型护卫舰项目8月获得韩国海军批准,计划建造6艘以取代“浦项”级和“蔚山”级护卫舰。

 04 各国持续推进两栖作战能力发展 

2021年,国外两栖舰艇呈现新的发展态势,美国继续推进大型两栖舰更新换代,并开始中型两栖舰论证;意大利、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稳步推进新型两栖舰建造。

美国稳步推进大型两栖舰发展的同时开始论证发展新型中型两栖舰

为支撑美国海军陆战队“对抗环境下的近海作战”和“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概念,分散快速开展兵力投送的需求,美海军在稳步推进大型两栖舰更新换代的同时,也大力发展中型两栖舰。大型两栖舰方面,“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12号舰“劳德代尔堡”号(LPD 28)10月完成建造商海试。“美国”号两栖攻击舰(LHA 6)1月开始搭载F-35B战斗机执行飞行任务;“黄蜂”级两栖攻击舰“好人理查德”号(LHD-6)4月正式退役。中型两栖舰方面,美海军陆战队在4月新发布的《兵力设计2030》年度更新报告中,提出LXX两栖概念舰,未来将替代“圣安东尼奥”级Flight Ⅱ型船坞运输舰。美海军6月授予意大利芬坎蒂尼公司、奥斯塔美国公司等5家公司中型两栖舰概念设计合同,并计划2023财年开始采购28~30艘,该舰是一种中型登陆舰,旨在填补美国海军大型多用途两栖舰和小型登陆舰之间的能力差距。

意韩等持续推进两栖作战能力发展

意大利新一代两栖攻击舰“里雅斯特”号8月完成第一次海试,该舰满载排水量达3.3万吨,是意大利二战后建造的最大战舰,配装“能量盾牌”L波段单面有源相控阵雷达、2组8单元“席尔瓦”A50垂直发射装置,最多能装填16枚“阿斯特”-15、“阿斯特”-30中近程防空导弹或48枚“信天翁”NG近程防空导弹。韩国海军“独岛”级2号舰“马罗岛”号两栖攻击舰6月服役,该舰可搭载2艘LCAC气垫登陆艇和7~12架直升机,武器系统包括4个垂发单元,配装16枚防空导弹,装备2套“密集阵”Block 1B近防武器系统。中国台湾地区新型两栖船坞运输舰“玉山”号4月下水,该舰满载排水量2万吨,采用隐身外形设计,配备了防空导弹和近防炮,可装载9辆AAV-7两栖突击车,坞舱可装载1艘LCU通用登陆艇、4艘LCM机械登陆艇;机库可停放2架UH-60M“黑鹰”直升机、AH-1W“眼镜蛇”直升机等,飞行甲板还能停放1架CH-47D大型运输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