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剧情将成现实!美军研究靠意念控制无人机
来源:无人机联盟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18-10-25
|
6342 次浏览
|
分享到:
基尔布赖德解释说:“内森的任务是实施垂直和横向控制,让领航飞机通过位于屏幕中心的一系列铁环飞行,同时保持或调整两架支援飞机的横向线路,通过位于屏幕顶端移动位置的铁环。”
美国“战争无趣”网站近日发表了戴维•阿克斯的题为《美国军方正在研究对无人机进行意念控制》的报道。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已经测试了一种植入装置,能够让操作者仅仅利用想法同时控制三架无人机。 美国国防部领导下的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可追溯到1958年。这家神秘机构主要负责用于军事用途的高新科技,互联网就是其最著名的发明之一。 那么,科幻剧里用意念“杀人于无形”的戏码即将实现了? 美军研究脑部植入装置实用化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已经测试了一种植入装置,能够让操作者仅仅利用想法同时控制三架无人机。 报道称,这一技术有朝一日可能会导致人类与无人机之间的直接联系。 但无人机的全面意念控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自由地控制一架小型无人机是一回事。通过充分的双向交流直接控制数架先进的无人机则是另一回事。 据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称,意念控制试验是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在匹兹堡进行的。该局发言人蒂姆•基尔布赖德说,一位名叫内森•科普兰的志愿者利用该局所说的“双向神经接口”,能够同时操纵一架模拟领航无人机,并在飞行模拟器中保持另外两架模拟飞机的编队。
报道称,身体部分瘫痪的科普兰实际上并非只用自己的想法操控一架真正的无人机。相反,他通过嵌入头骨中的一个医用植入装置传达自己的想法,这个植入装置利用脑电图与计算机模拟的在障碍训练场中飞行的无人机连接,同时身后还跟着两架自动僚机。 基尔布赖德解释说:“内森的任务是实施垂直和横向控制,让领航飞机通过位于屏幕中心的一系列铁环飞行,同时保持或调整两架支援飞机的横向线路,通过位于屏幕顶端移动位置的铁环。” 报道称,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的技术把特定的想法转化为无人机能够理解的代码。无人机则可以扫描环境、发现障碍物并提醒操作者。操作者的大脑将无人机发回的信号解读为“触觉反应”。换句话说,是一种强烈的感觉。 DARPA资助“意念”研发的背后 近年来,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一直在密切关注其他国家在BCI技术方面的研发动向,并努力探索相关技术的军事应用前景。作为诞生在美苏冷战对抗期间(1972年)的国防机构,DARPA多年来一直因其极富前瞻的探索理念、独具特色的运行机制,扮演着美军国防科技创新的“孵化器”,为美军孵化出了诸多尖端武器装备。具体而言,从创建之初的军事航天项目到冷战中期的“星球大战计划”,再到海湾战争之后的情报、监视及侦察手段探索,从超音速战斗机概念、军用“阿帕网”构想到陆军的“轻标枪”导弹、海军的F/A-18舰载机、F-117隐形战斗机、“战斧”巡航导弹及B-2隐形轰炸机问世……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DARPA先后成功启动了40多个重大项目,涉及陆、海、空、天诸军兵种,在国防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留下一串深深的足迹。
事实上,作为美国政府在国防部下设的一个研发机构,DARPA的宗旨是“保持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防止潜在对手意想不到的超越”。正是秉持这一信念,DARPA取得了上述不凡的成就,或许连美国政府当初都没有想到,这个投资不多,人员编制到今天为止也不过200余人的机构,在过去的岁月里竟会对美国的军事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到底是什么样的运行机制或文化基因孕育了这些创新的果实呢? 有时这种超前的探索理念也会被认为是“疯狂”的。如在20世纪90年代DARPA提出无人机作战理念时,就曾被一些人讥讽为“DARPA的幻想”。而当DARPA提出启动在高空飘浮5年甚至10年的无人机或飞艇项目时,再一次被嘲笑为“匪夷所思”。面对这些冷嘲热讽,DARPA坚持自己的发展理念,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特殊部门,永远驻守在国防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竭力张开想象的翅膀,将自己的触角伸向遥远的未来,通过原始概念创新,引领武器装备发展,以避免他国“技术突袭”,确保美军“技术优势”。目前,DARPA对脑科技的前瞻性研究,正是秉承了上述理念的典范,也从另一个侧面给我们展示了科幻与军事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