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政策法规
首页  >  政策法规  >  详情 
美国海军首选“黄貂鱼”舰载无人加油机MQ-25A上航母
来源:全球无人机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18-10-17 | 6578 次浏览 | 分享到: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黄貂鱼”背后有几多秘密?“黄貂鱼”靠什么完成了关键性的“一跃”?这究竟是条什么样的“鱼”?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型即将首批部署在航母上的舰载无人加油机。

46架舰载机加油。从续航力来讲,这种略显“肥大”的机体能产生一定的升力,加上大展弦比的细长机翼,具有滑翔机一样的升阻比,特别适合超长航时与超远程飞行。这型“黄貂鱼”有浅V形尾翼,顶端与圆滚滚的机体顶点差不多齐平,产生升力的作用也大于深V形尾翼。它所采用的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气动效率高,“可以轻易超过美国海军的可输送燃油量要求”。   

       隐身性上,也可以看出这个“大块头”真有些大智慧。尽管美国海军对“黄貂鱼”的隐身性能不作要求,但可以预见,这条“鱼”的隐身性能不会很差。因为,良好的隐身能力对加油机在战场上的生存力来说不可或缺。加油机越靠前部署,作战飞机航程就越远,留空时间也就越长,但加油机自身面临威胁也就越大。若不具备隐身性能,加油机很容易成为首选的打击目标。尤其是在“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下作战,高隐身性已经成为必然要求。   

       波音方案中的“黄貂鱼”突出了这种低可探测性。它机身隆起的脊背,经典的飞翼布局,经过特殊设计的发动机尾喷口,能有效缩小雷达反射面。这型加油机的进气道为背部埋入式设计,没有外露的部件,进气口不仅开在机背,而且与上表面齐平,除非俯视,在任何其他角度都不可能看到进气口,有“最极端的隐身设计”之称。由此,我们也多少能管窥到“黄貂鱼”无人加油机的相关性能。   

       大资金打造 高技术融汇   

       一专多能的“主力”助攻   

       “不买贵的,只买对的。”这是传统的消费理念和市场思维。但这次的美国海军捕“鱼”行动,似乎并未遵从这一传统思维。单从表面上来看,这条“网”中之“鱼”的确不便宜。   

       根据美国《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黄貂鱼”在该财年的研发经费高达7.19亿美元,居美国海军所有在研项目之首,比新一代“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和F-35C舰载机研发费用还要贵。“黄貂鱼”的采购单价高昂,首批4架采购单价达2.01亿美元,随后采购的72架平均采购单价超过2019财年F-35C采购单价的2倍。   

       虽说“一分价钱一分货”,但“黄貂鱼”真的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具体表现要看未来,现在的事实也可以“说话”。   

       且不说“鱼儿”上舰后,造价不菲的F/A-18E/F再也不用兼职“运油”,使用寿命会大增并可抽身干更多的“专业活儿”;也不说“鱼儿”上舰后,舰载战机可以增带弹药,大幅提升作战效能;单从“黄貂鱼”所融汇的技术来讲,这也不是桩亏本买卖。   

       这是美国海军提出的所需要的无人机主要技战术特征要求:高隐身性、作战半径超过现役有人舰载机、具备空中加油能力、可在防区外发起行动、能够携载多种战斗载荷、可执行广泛种类的任务。与此相对照,不难发现,“黄貂鱼”几乎满足了所有的技战术特征和要求。   

       新技术有机融汇的背后,有着顺畅的技术融汇机制。作为美国海军的科研项目,所有技术成果归美国海军所有,可以移植。   

       参与研发的4家军火公司可以共享测试数据,加快研发进度,降低技术风险。这就决定了“黄貂鱼”无人机在隐身性能、有效载荷能力、续航力等主要性能指标上基本符合美海军要求。   

       “黄貂鱼”定位为加油机,与主力战机相比,多少有些助攻的意味。但在载油、加油的“专业领域”,“黄貂鱼”将是绝对的主力。何况,美国海军已经明确要求,“黄貂鱼”也要能执行情报和侦察任务。可以预见,这样一个平台,稍加改装,派生出携带武器的型号执行打击任务以及电子战欺骗任务,应该没有太大难度。   

       上舰后的“黄貂鱼”表现究竟会如何?这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有“黄貂鱼”就会有“捕鱼者”,有“鱼”也就会有“鱼叉”,“鱼”和“渔夫”的故事远没有结束,而是刚刚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