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描述
内容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首页
新闻聚焦
热点资讯
行业技术
军工天地
最新活动
国防科技
科普园地
展会预告
AUVSC联盟
联盟简介
发展历程
组织体系
宗旨任务
申请会员
联盟活动
联系我们
新品推荐
精彩视频
直播回看
近期活动
航拍大赛
品牌活动
尖兵之翼
海峡两岸航拍大赛
领先接触
仿真的力量
海鹰论坛
世界无人系统大会
企业风采
政策法规
UAVSHOP
产品
整机
载荷
配套
租赁
需求
服务支持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品牌活动
首页 >
品牌活动 > 品牌会议 > 仿真的力量 >
详情
无人机保险市场潜力巨大 定损定责成主要痛点
来源:
|
作者:
物联网世界
|
发布时间:
2018-08-14
|
6214
次浏览
|
分享到:
如今,无人机应用愈发广泛,带来了不少安全威胁,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为了维护公众与用户利益,无人机保险业的发展不断加快,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痛点。
如今,无人机应用愈发广泛,带来了不少安全威胁,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为了维护公众与用户利益,无人机保险业的发展不断加快,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痛点。
随着技术的升级与产业的发展,无人机应用范围日趋广泛,涵盖了航拍娱乐、影视拍摄、农业植保、消防救援、巡逻监测、物流配送等诸多领域。不过,无人机保有量的持续增长以及使用频率的提高,也导致安全风险日益突出。无论是无人机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还是机身受损,都需要保险产品来进行风险保障。
无人机保险逐步走上正轨
消费级无人机的爆红,让无人机飞进了千家万户,无人机保险此时也开始萌芽。此后,工业级无人机掀起新的发展热潮,在农业、公务、文化、电力等诸多行业实现了深入应用,为无人机保险业的持续成长提供了新的土壤。
作为保险业的“新版图”,无人机保险可以根据无人机的应用领域、机型、使用环境等情况来提供各种保障服务。近几年来,无人机保险产业经历了萌芽、探索、发展等阶段,无人机险种不断扩张,目前已经形成了机身险、第三者责任险、驾驶员伤害险等几项核心业务。
早在2014年,无锡汉和航空就与中华财险合作,为该公司的植保无人机提供保险服务。眼下,无人机产业的日益火热,更是推动了越来越多的保险企业开始涉足无人机保险业务。在市场、政策等利好因素影响下,无人机未来前景广受看好,无人机保险行业也备受瞩目。业内专家预测,到2020年,全球无人机保险市场规模将接近10亿美元。
虽然无人机保险已经逐步走上正轨,但是其相对于成熟的汽车保险等其他保险业务而言,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因此,无人机保险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扩展业务规模,还需要努力突破瓶颈,解决现有难题。
定损定责难题亟待解决
在无人机保险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其中,定损定责就是一个争议焦点。
由于当前无人机产品种类繁多,不同类型、品牌的无人机在功能、结构等方面都有差异;另外,无人机产品标准规范较为欠缺,定制化产品较多。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难以准确鉴定无人机损伤情况,只能依赖生产企业来予以定损定责。
因此,目前无人机保险中的机身险、第三者责任险两大主流险种的定损定责分别由企业和保险公司负责,机身险归企业、第三者责任险归保险公司。这么一来,相关企业就掌握了自己给自己定损定责的权力。
虽然这种方式为人所诟病,但是在缺乏专业机构与人才,业务模式与机制依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这也是不得已的选择。故而,在无人机保险未来的发展中,培养既懂得无人机专业知识、又能掌握保险业务技能的人才将成为关键。
无人机反向赋能保险业
无人机保险的发展是为无人机服务,而无人机的发展其实也正在逐渐反哺于保险行业。如今,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借助无人机来协助灾害保险查勘,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相应成本的目的。
总的来说,无人机能够广泛应用于灾区建筑受损情况调查、测量受损农业土地面积、火灾损失评估等领域。例如2015年,江西保险业首次使用无人机演练查勘定损农业险;2017年,美国得克萨斯州在飓风灾害后也将无人机投入受损建筑的调查当中。
无论是保险保障无人机,还是无人机赋能保险,两者的融合发展已成定局,未来有望进一步加速潜力挖掘,相互促进产业进步与商业机遇的扩张。当然,无论是无人机保险,还是保险无人机,其要想取得长远、有序的发展,都需要不断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标准规范的制定,这才是关键基础所在。
上一篇:
2018丝路•中国航......
下一篇:
航绘青春的梦想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