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描述
内容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首页
新闻聚焦
热点资讯
行业技术
军工天地
最新活动
国防科技
科普园地
展会预告
AUVSC联盟
联盟简介
发展历程
组织体系
宗旨任务
申请会员
联盟活动
联系我们
新品推荐
精彩视频
直播回看
近期活动
航拍大赛
品牌活动
尖兵之翼
海峡两岸航拍大赛
领先接触
仿真的力量
海鹰论坛
世界无人系统大会
企业风采
政策法规
UAVSHOP
产品
整机
载荷
配套
租赁
需求
服务支持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品牌活动
首页 >
品牌活动 > 品牌会议 > 仿真的力量 >
详情
通信、导航、遥感卫星应用实践与思考
来源:
国防科技工业
|
作者:
方忆平 柏芸
|
发布时间:
2021-04-12
|
19201
次浏览
|
分享到:
国家出台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
图2-北斗终端应用模式
利用高分遥感卫星数据,将昌江核电站的有关地理地图信息与北斗信息结合,为核安全保卫监管提供了良好的现场立体展示。利用通信卫星,开通了Ka频段1路视频话音和2路视频信道,将“风暴-2020”核安保演练现场的情况及时送至位于北京的国家核安保中心,该中心也是中美两国合建的核安保技术交流和教育培训的国际地区中心,通过此次北斗导航、高分遥感卫星数据采集和应用及视频话音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实践,不仅为核安保监管的信息化建设探索了新模式,同时也为我国北斗导航和高分遥感卫星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具有核监管+卫星模式的典型示范意义。
有关思考及展望
综合通信、北斗导航、高分遥感卫星和航空、地面信息系统等建成空天地一体化高效整体的信息应用体系,十分必要且是可行的,当前拟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以需求为导向,全方位推动卫星在的应用
从目前的情况看,对卫星应用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核监管安全监测。按照我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的范围包括:核动力厂及相关的研究堆、实验堆、临界装置等;核燃料生产、加工、储存以及后处理设施;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设施;其他需要严格监督管理的核设施。我国是核大国,核电总规模居世界第四。提高这些重要部位的监管水平成为当务之急。二是安全监管和环境监测。各级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全面地掌握单位内部建设项目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状况并实施相应的管理,而军工单位多且散,类别及级别不同,安全管控范围及关注的潜在外部威胁有所差异,亟需主动、长期、全面、自动化的监测手段,由被动审核转化为主动监控机制。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卫星数据、航空影像数据和北斗定位数据等,进行融合处理,实现军工重要目标提取,进行地面形变监测、基础设施外观变化监测、获得工程建设进展信息,识别重大安全隐患,提高社会综合效益。四是重点区域灾害监测。综合运用高分遥感卫星可见光、红外、热红外、微波和北斗卫星定位监测等多种探测手段,对大型船厂、试飞试验基地、火炸药厂等大中型军工单位进行灾害监测、灾害特征识别和提取,实现风险分析评估、应急救援决策、灾后重建决策分析,积极寻求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
加强顶层设计和技术创新
通、导、遥卫星在的应用将遵循“需求牵引、急用先行、问题主导、政策推进、建立标准、形成体系”的思路,强化顶层设计和技术创新,通过整合卫星资源和坚持技术、产品、数据、服务融合的基本原则,建设军工卫星综合应用平台和监管终端,形成卫星在军工监管及科研生产应用的技术、标准和系列产品,攻克关键难点技术,打通数据链路,建立深化应用的统筹建设机制和统一管理模式,为全面提升我国军工科研生产和管理水平助力。
创新应用模式,实现军工系统智能管理
在军工系统采用“逻辑一体、物理分布”四层架构的卫星应用新模式。这一应用新模式具体体现在:一是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计算/存储/网络资源池和会商设备,负责为业务系统提供网络传输、安全防护、高性能计算、信息转码处理与传输、海量存储、应用支撑软件等基础平台服务功能。二是数据服务层,提供多卫星、多传感器、多格式的导航、遥感数据,测绘数据,星地资源数据以及系统生产的专题产品数据等多源异构数据的接入、分类存储和管理功能。三是业务支撑层,包括数据管理与综合服务系统、军工行业基础信息监控系统和应用分析评估系统,实现利用海量卫星数据批量处理的能力。四是应用示范层,实现对军工行业重点单位的安全及周边环境监控、重要目标识别和监视、灾害监测等。
系统建设中,应进一步强化卫星技术与5G、虚拟/增强现实技术(AR/VR)、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推动卫星在军工物联网构建、工业互联网建设、智能化协同制造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数字军工场所、军工“人、物、事”的智能管理,为智慧军工夯实卫星融合应用的技术支撑。(国防科工局信息中心)
<
1
2
3
>
查看全文 »
上一篇:
推广遇阻,短板待补 ......
下一篇:
模型化——新时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