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新闻聚焦
行业技术
首页  >  新闻聚焦   >  行业技术  >   详情
引进培育无人机整机企业5家以上,产业链核心企业20家以上 中部大省省会发低空方案
来源:郑州日报 | 作者:郑州日报 | 发布时间: 2024-08-02 | 4047 次浏览 | 分享到:
引进培育无人机整机企业5家以上,产业链核心企业20家以上 中部大省省会发低空方案…...

 


近日,《郑州市加快培育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正式印发。《方案》明确了未来三年我市低空经济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

《方案》确立了郑州市低空经济未来三年“1+4”的发展目标。即“申建国家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1个总目标,聚焦“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低空场景丰富多元、基础设施基本完善”4个分目标。力争到2026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我市引进培育无人机整机企业5家以上,产业链核心企业20家以上,强力招引一批优质低空飞行器运营企业,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200家,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方案》从4大方面提出14项重点任务。四大方面包括完善低空飞行保障体系、培育低空产业生态体系、构筑科技创新引领体系、打造低空标杆应用场景。

郑州市加快培育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培育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推动低空制造、低空消费、低空服务等全产业链融合,开辟新赛道,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现代化郑州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抢抓低空经济空域改革窗口期,以申建空中交通管理试点城市为突破口,建立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培育壮大低空经济主体,以丰富低空场景多元应用为牵引,以提升低空研发制造能力为重点,以完善低空基础设施体系为保障,梯度推进全市低空产业体系构建,打造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到2026年,引进培育无人机整机企业5家以上,产业链核心企业20家以上,强力招引一批优质低空飞行器运营企业,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300家,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积极申建国家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围绕低空经济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及人才引育,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军民融合创新,形成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创新高地。到2026 年,建设省级无人机、eVTOL创新研发机构3 个以上,新增国家、省、市级创新平台5家以上。

低空场景丰富多元。到2026 年,打造一批农林植保、环境监测、巡查巡检、公安警务、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医疗救护、观光旅游等重点示范应用场景,拓展一批航空租赁、维修、培训等典型领域案例,以典型示范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到2026 年,初步构建低空地面基础设施网络,建成通用机场3 个,布局起降场、起降点50 个以上,建设低空飞行数控调度监管服务平台,实现与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的数据联通。

三、重点任务

(一)完善低空飞行保障体系

1.建立与上对接的市低空空域管理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军民地空域协同管理,在中部地区空管委领导下,建立对接军队有关方面、民航和省政府低空空域协同组织联动机制,对全市低空空域进行统一管理,协调解决全市低空空域划设、飞行活动监管等重大问题。(市发展改革委、市委军民融合办、市工信局、市资源规划局、市交通局、民航河南监管局、民航河南空管分局负责)

2.强化低空空域保障。省市联动,建立低空飞行服务平台,科学规划全市低空空域,动态调整航空器适飞空域。健全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支持军民航相关部门制定并发布低空飞行航 图,适时划设目视飞行航线,逐步实现低空空域连成线、形成片。优化空域使用审批流程和周期。(市发展改革委、市委军民融合办、市工信局、市交通局、民航河南监管局、民航河南空管分局、中豫航空集团负责)

(二)培育低空产业生态体系

3.实施重点项目招商。系统梳理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清单,加快绘制产业链图谱,以建成和壮大低空经济全产业链为目标,开展研发制造、基础设施、生产运营、飞行服务、维修租赁、教育培训等全方位招商,招引集聚一批无人机整机研发龙头企业,对于新引进的eVTOL、非载人无人机等飞行器的整机研发、制造维修和运营服务类低空经济企业落户,给予一次性落户奖励,同时享受其它制造业招商引资政策。(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4.培育壮大本土企业。加快培育低空经济产业骨干企业,鼓励本地龙头企业、本地高校院所联合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航空材料、电池、飞控、动力、元器件等关键技术的原始创新、技术转化及应用,引导通用航空装备任务系统、配套企业提升竞争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链不断完善。(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5.打造低空经济特色园区。结合地方优势,重点打造上街、金水、郑东新区、中牟、登封、新郑等6 个低空经济特色园区,覆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场景应用、运营保障等多元产业,形成差异化发展的低空经济业态。(有关县市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交通局、市资源规划局负责)

6.完善地面起降设施。合理规划建设智慧型、共享型直升机、无人机、eVTOL起降设施,形成以通用机场为综合枢纽、直升机起降场和无人机、垂直起降点为末梢的多层次地面保障网络及配套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测试场。对在郑州投资建设适应低空飞行航空器航线需要的起降坪、垂直起降点、无人机自动值守机库等基础设施,适时给予补贴。(各县市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交通局、市资源规划局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