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模以及消费级无人机改装成的攻击型无人机、巡飞弹,以铺天盖地之势对重要军事设施开展蜂群攻击,这是无人机技术的普及与货架化之后,在现代战争中制造的一种新的作战场景。这类低慢小型无人机具有探测难、目标小、效率高、费用低的特点,给传统的防空武器系统造成了“看不到、拦不着、打不起”的难题,这种防御困境该怎么破?在本届中国航展上,中国最大的空天防御导弹研制生产单位——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构筑的反无人机体系为解决这一热点难题给出了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国智慧。在本届航展上,航天科工二院新闻发言人王文刚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高端的防空武器系统,在面对低慢小无人机时反而可能有些束手无策,这种颠覆性首先体现在低慢小无人机通常在低空飞行,位于大部分防空雷达的探测盲区,“通常而言,大部分防空雷达更善于探测中高空空域,因为地面杂波的影响,很多雷达的低空探测能力较差。”

此外,低慢小无人机飞行速度慢的特点,对于躲避雷达而言却是一种优势。王文刚表示,因为雷达往往难以识别慢速目标,所以低慢小无人机“低”和“慢”的特点对雷达探测构成了挑战,“看不到”就成为防御低慢小无人机的首要难题。
再者,低慢小无人机“小”的特点,也对传统防空导弹造成了挑战。由于传统的防空导弹通常采用近炸引信,利用破片进行杀伤,而低慢小无人机“小”的特点,使得近炸引信很难起爆,有时即使导弹起爆但破片难以伤及小体积的无人机。因此,面对低慢小无人机,传统防空导弹出现了“打不着”、“拦不到”的问题。
而低慢小无人机颠覆传统防空武器系统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其成本低廉。王文刚表示,无人机,特别是小、微型无人机,造价低廉,而传统的防空导弹,或者是一些高炮等硬杀伤武器,一发导弹/炮弹的价格往往是低慢小无人机的十几倍乃至几十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无人机集群攻击的模式,传统的防空导弹在防御过程中无论是数量还是成本都难以支撑,“因此,低慢小无人机的出现就造成了用传统防空武器‘打不起’的难题。”王文刚称。
为落实国家及安防行业“十四五”规划,解决无人机安防与反制“看得见”“瞄的准”“打得起”的问题,引领我国安防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无人系统产业链条,12月12日至15日,以“自主创新、数智融合、赋能安防、服务社会”为主题的2022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安博会”)即将于北京首钢会展中心正式揭幕。
据悉,本次大会共设有论坛、展览、演示及展示和大赛四大模块,具体围绕无人系统产品、技术如何与安防行业需求相结合展开,通过安全监管与服务创新,实现安防管理立体化、行业应用智慧化以及产业协同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保障,推动无人系统在公共安全领域的智能化应用,提升无人系统产业价值及影响力。12月12日,北京•首钢会展中心,“尖兵之翼”期待与您携手,共铸安防盛会!
以上内容为高博特编辑选取的热点新闻,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