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新闻聚焦
热点资讯
首页  >  新闻聚焦   >  热点资讯  >   详情
植保无人机企业五年招不到一个网络工程师?智慧农业不缺资本缺人才
来源:风口财经 | 作者:王好 | 发布时间: 1260天前 | 7952 次浏览 | 分享到:
今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元年,风口之下,实际的农业生产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资本转向为产业升级带来了什么,蓝海之......

教培大厂新东方也要搞农业了。近日,其掌门人俞敏洪在直播时公开宣布,新东方全面停止K12业务。随即话锋一转,称将会成立大型农产品平台,新东方的老师们将通过直播带货卖农产品。此言一出,立即引发关注,有网友赞其二次创业有担当,也有人认为这样的转型极不靠谱。

不管网友怎么说,新东方已经在干了。工商登记信息显示,由北京新东方讯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东方优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11月2日,企业经营范围通过工商变更,新增包括销售鲜肉、禽蛋、水产品、食用农产品等。

事实上,新东方并不是第一个“跨界”涉足农业的工商资本巨头。近年来,互联网企业如拼多多,通信企业如华为,房地产企业如碧桂园,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如海尔卡奥斯纷纷“下乡”。资本逐利的同时,依靠自身资金、技术等要素优势,大厂们对于加速传统农业全链条转型升级的示范带动效应显然值得肯定。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涉农贷款余额达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05%,连续多年实现持续增长。

今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元年,风口之下,实际的农业生产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资本转向为产业升级带来了什么,蓝海之下又暗藏着哪些深层次的隐忧,记者就这些问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进行调查采访。

 

2021中国国际农机展期间举行的农业机器人大赛

新变化——北斗导航“精细种地”,一亩增产400斤

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农产品出口额等常年居于全国首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如何继续走在全国农业现代化前列,山东吹响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的号角。就在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印发《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山东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农业生产力的现代化一马当先。事实上,今年的“三秋”生产现场,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智能农机正在颠覆传统农业。

在青岛莱西市望城街道辇止头村,通过土地托管服务,智能化农机应用得以推广,秋播现场处处闪现着智慧农业的新气象。液压反转犁耕过的地面十分平整,几乎不漏一点秸秆根草;密植精密条播机,播种精确,深度均匀,能够一次性完成苗床播前整地和播种作业,作业效率远高于普通播种机。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一幕幕漂亮的“农活”背后,掌握方向盘的不再是农机手,而是北斗自动导航驾驶系统。根据预先打点设定的作业线路,农机可以自主作业,农机手的角色更多从以往的“主导者”变成了“参与者”,只需要现场在往复作业线路的终点给农机调头。

 

北斗导航联合播种机正在作业

“我们的机械全部安装了海尔卡奥斯农业物联网终端设备和北斗导航系统,效率较传统农机提升了三四倍,而且可以实现后台全程监控操作,作业质量全程监管,农机手的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托管企业青岛供销普惠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现场负责人张琪告诉记者,今年他们的农田托管面积超过一万亩,农机智能化不仅节省了人工成本,更重要的在于种植效果好。以北斗导航+小麦密植精密条播技术为例,实现了精量播种,相较传统播种机,作业误差小,每亩地可以额外播出一到两行,节省种子8%以上,产量增加8%以上。

那么,智能农机取代传统机械,究竟能给农业生产带来多大效益?在济南章丘区,一组粮食产量对比数据给出了答案。2019年起,山东省供销现代农业发展集团公司尝试在当地推行耕、种、管、收农业生产全程托管,实施“良种+良技+良法”种植模式,加强田间管理,大量采用机械化灌溉、水肥一体化、飞防植保等科学种植技术。

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区别于传统条播,精量播种可以根据土地的不同情况来设定执行最合理的播种深度等参数,“比如小麦播种要求深度在2.5到3公分,误差不会超过一公分,这样一来就从根本上改善了播种质量,保证了种子发芽率,为后期丰产打好了基础。”以今年当地托管地块小麦测产结果为例,亩产达1400斤,而当地种植大户产量多在1000-1100斤,假设按照1.2元每斤的收购价折算,相当于每亩可增收360-480元,效果可谓立竿见影。也正因如此,两年来,依托于智能农机的精细化种植受到当地越来越多农户和村集体的认可,企业托管面积已经从最初的300亩,增加到了今年的超过30000亩。

根据《方案》,提升科技装备条件强支撑作为六方面重点任务之一,明确支持淄博市打造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建设济南、青岛、潍坊智慧农业试验区。记者从青岛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三夏”、“三秋”农忙季节,青岛全市小麦、玉米机耕、机播、机收率达到99%以上,基本实现机械化;年内畜牧业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与此同时,高新科技和新兴业态农机具出现爆发增长,全市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拖拉机800多台,植保无人机1000多架;全市安装深松、保护性耕作监测仪2300多台套,对农机作业轨迹、作业内容、作业面积、作业质量实施远程监测,实现了农机作业监管的精准化。

 

植保无人机作业

新蓝海——工程机械龙头扎堆布局农机制造

农业机械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农机行业正在成为社会工商资本跨界投资的“新蓝海”。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相关企业年均注册量为9.4万家,环比增长176%,2019年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为11.8万家,同比增长11%。

近日,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巨头柳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聚焦于工程机械行业,若整体上市后会在农机、混凝土等领域发力。目前,公司在建拖拉机智能化生产线产能是10000台/年。

另一家国内工程机械龙头,素有“机械茅”之称的上市企业三一重工也已经悄然布局。企查查APP显示,10月13日,三一重工发生工商变更,公司注册资本由76.17亿元人民币增加至84.92亿元人民币,增幅为11.49%,同时经营范围新增农业机械制造、农业机械销售。

 

2021中国国际农机展期间举行的农业机器人大赛

善造挖掘机架桥修路的工程机械大佬,挟制造和资本优势纷纷研究起了如何造农机、搞农业,看似跨界,但并不盲目。统计显示,2020年,中国农机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33.39亿元,同比攀升7.81%,继18年、19年“两连跌”后重新“转正”。与此同时,我国农机保有量稳定增长,从2018年的1.98亿台,增至2020年的2.04亿台。反观机械工程行业,今年来景气度下降,各类挖掘机销量下滑。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10月销售各类挖掘机1.9万台,同比下降30.6%;其中,国内销售挖掘机1.26万台,同比下降47.2%,降幅为年内最大。

国产拖拉机品牌“一哥”一拖股份也现身说法。三季报显示,一拖股份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82.30亿元,同比增长27.34%;净利润6.69亿元,同比增长40.08%。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都已经提前双双超越去年全年业绩。

新动能——新能源、无人驾驶着陆农业生产“试验场”

我国农机制造企业众多,但长期以来,大而不强的局面始终困扰着行业发展。在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秘书处总监张华光看来,当前农机市场正处于转型期,高端、智能农机是未来我国农机企业必争的战略要地。

“只有发展智能农业、精准农业,比如基于高精度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导航辅助驾驶技术,根据作物长势、病虫害等情况形成处方图,实施控制喷雾流量,实现按需精准作业,才能形成市场区隔的重要指标。”张华光认为,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位置,国产农机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优势地位。

事实上,相比二三产业,农业生产环境相对单一,这也为自动驾驶、新能源等一系列可能助力农机产业“弯道超车”的新技术测试和应用提供了绝佳场景。

日前,一拖股份宣布,公司控股股东中国一拖集团与华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在智能农机、智慧农业等领域开展相关合作。此外,由公司控股子公司拖研所公司参股的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研制的一款氢燃料拖拉机处于实验性阶段。未来,企业会结合土地规模化经营等场景需求,不断的深化智慧农机的相关技术。

而在山东德州市平原县,这个秋播季,由德州市农科院与山东超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新能源无人驾驶拖拉机已经“下地干活”,在当地完成了农田试播种作业,引发业内关注。据了解,该款拖拉机有望在今年年底实现量产。其动能采用锂电池供电,充满后可连续工作4-5个小时,电池寿命可达8-10年。导航系统则采用北斗定位,集自动驾驶、定位打点、航线规划、面积计算等多功能于一体,真正可以实现全程无人化作业。

 

新能源全自动无人驾驶拖拉机

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在平原县的约600亩试验基地内,除了新能源无人驾驶拖拉机,智能农机作业已经覆盖各种生产场景。“比如我们的AGV小车可以背上打药机,替代人工从事风险高的农田打药工作,装上机械臂、视觉算法摄像头,它就可以进入果园摘果子。”而经过测算,应用于农田生产中的新能源无人驾驶拖拉机不仅更加节能环保,在后续成本消耗方面优势也十分明显,每年平均使用费用约4400元,仅相当于传统柴油拖拉机的约1/9。

事实上,少有人知的是,作为一家初创企业,成立刚满一年的超星智能是山东省主动“请进来”的高科技项目,而其核心竞争力——自动驾驶技术,脱胎于清华大学车辆学院内部孵化的“超星未来自动驾驶高性能计算平台”创业项目,可以说从创立之初就是农业新动能的典型代表。对于为何没有选择汽车行业等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热门赛道,而是选择在山东以农业场景切入,在企业负责人安华明看来,这并非另辟蹊径,而是顺应大势。

“我觉得在中国规模化、专业化种植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随着规模化的发展,标准化自然会推广起来。”安华明坦言,山东是农业大省,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规模化种植的政策得到了很好的推行,企业依托清华大学的技术优势和山东省内的优势资源,成立短短一年便迅速将智能驾驶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搭建起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的智能农机解决方案,足见农业场景下新能源、无人驾驶等先进技术应用前景的广阔。